當前位置在:首頁 > 政策法規 > 圖片案例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振興實體經濟的實施方案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振興實體經濟的實施方案

襄政辦發6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的意見》(鄂政辦發〔2016〕27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振興實體經濟的意見》(鄂政辦發〔2017〕24號)精神,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振興實體經濟,經市政府研究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拓展“多證合一”,對不能整合的審批事項實行聯辦聯批。推廣工業項目審批“零障礙”、注冊“零收費”、服務“零距離”的“三零服務”機制,全面落實工業項目建設“零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國家“放管服”改革精神,按照國家、省文件要求取消評審(評估)、檢測(檢驗)、招投標服務等收費項目。探索開展投資項目相關報建手續區域性統一評價,對已經整體規劃、主導產業明確、功能定位清晰的工業園區(開發區)、產業聚集區或功能區,由政府委托統一進行水土保持、礦床壓覆、文化保護、地質災害危險性、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等評價評估,入駐區域符合整體規劃、主導產業、功能定位的投資項目可簡化評價手續或不再單獨進行評價。責任單位:市編辦、市工商局、市環保局、市行政審批局、市財政局、市人防辦、市物價局、市城建委,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二)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全面清理中介服務收費項目,制定中介服務事項及收費清單目錄,行政機關委托中介開展的技術性服務,通過競爭方式選擇中介機構,服務費用由行政機關支付并納入財政預算。加快建設中介服務“網上超市”。開展全市中介服務費綜合治理專項行動。責任單位:市編辦、市物價局。

  (三)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交易服務費降低30%。責任單位: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

  (四)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建立企業信用“紅黑榜”制度,對信用好的企業,在項目申報、資金補助、優惠政策、發放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信用不好的企業予以限制,降低誠信企業成本。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二、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五)全面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符合規定條件的,允許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對企業持有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可以一次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特色園區內三層及以上、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后,按每平方米30元給予項目主體最高200萬元補助。符合特色產業園主導產業發展方向,進入園區租賃廠房的中小微工業企業,按其實際租賃價格的50%給予最高50萬元、不超過3年的租金補助。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農委。(六)進一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調整增值稅稅率檔次,由四檔稅率減并至三檔。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該項政策執行期限為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對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含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責任單位: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財政局。(七)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全面實施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并對外公開。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收費,一律按下限執行。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八)加大涉企收費減免力度。停止征收綠化補償費、聯網維管費、河道砂石資源費,實現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對產品質量委托檢驗收費,實行20%優惠。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質監局。(九)清理規范社會團體收費。嚴格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會費收取行為,嚴禁以各種方式強制企業贊助、捐贈、訂購報刊、參加培訓、加入社團、指定服務等向企業收取費用或變相收取費用行為。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物價局、市工商聯。

  三、切實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督促引導金融機構嚴格執行中國銀監會有關規定,不準以貸轉存、存貸掛鉤、以貸收費、浮利分費、借貸搭售、一浮到頂、轉嫁成本,不得對直接與貸款掛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項目收費。貫徹落實《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3號),督促和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合理確定擔保費率,不得高收費、亂收費和變相抬高融資擔保成本。責任單位:襄陽銀監分局、人行襄陽中心支行、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市政府金融辦。(十一)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企業上市的扶持力度,對境內外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我市獲準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前50家企業,一次性獎勵15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企業到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掛牌。我市企業發行公司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融資并全部投入我市的,按發行額的1‰給予獎勵,獎勵上限為100萬元。我市企業發行私募債、中小企業集合債和中小企業區域集優債等債券融資工具實現融資并全部投入我市的,按發行額的3‰給予獎勵,獎勵上限為100萬元。對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落實回購、擔保有困難的項目,由政府指定統一承接平臺對申報項目進行擔保、回購。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襄陽中心支行、襄陽銀監分局。(十二)支持商業銀行創新融資業務。鼓勵商業銀行和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參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對有貢獻的商業銀行和核心企業,政府財政給予獎勵。對核心企業與征信中心簽訂合作協議,進行應收賬款平臺系統對接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開展應收賬款融資(貿易融資類)的金融機構和產業鏈核心企業進行獎勵,融資期限為1年期及以上的,獎勵當年融資總額的0.2‰;融資期限為1年期以下的,獎勵當年融資總額的0.1‰。支持商業銀行推行“納稅信用貸”“出口信用貸”“訂單貸”業務。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襄陽中心支行、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各商業銀行。(十三)優化融資環境。加強對非法金融活動的防控和打擊,引導資金回流實體經濟。推進產業與金融融合發展,加強政銀企對接,完善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考評激勵政策,引導金融機構讓利支持企業發展,降低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門檻與成本。整合政府、金融機構、中介服務和實體企業的各類信息資源,健全完善全市統一的金融支持小微企業信息對接平臺,定期開展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路演活動。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襄陽中心支行、各商業銀行。

  四、降低企業資源要素成本

  (十四)擴大電力市場交易范圍和規模。認真落實電力市場交易相關規定,積極爭取將市場交易售電側由火電企業逐步擴大到水電企業和新能源發電企業;進一步降低用戶準入門檻,年用電量達到100萬千瓦時以上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互聯網企業、各類開發區均可以適當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逐步縮短交易周期,將電力市場交易按年度交易調整為分季度交易。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物價局。(十五)完善電價執行方式。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完善兩部制電價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將基本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由按年調整改為按季調整。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延長銷售環節低谷時段,鼓勵用戶利用低谷時段錯峰用電。責任單位:市物價局、襄陽供電公司。(十六)落實電價補貼政策。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超過當年全市平均增幅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其年度新增用電給予每度0.05元的獎勵,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年度新增用電給予每度0.1元的獎勵。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的政策,切實保障農產品加工用電。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襄陽供電公司。(十七)減免部分電力服務項目收費。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免收《湖北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辦法(暫行)》中規定的電力客戶負荷管理終端(專用變壓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費用;免收保護定值計算費;免收電力客戶設備接入電網時的帶電作業費、交接試驗費;免收電力客戶欠費停電后的復電費;免收用電間隔費,供電公司為新裝或增容客戶無償提供變電站出線間隔;對申請臨時用電的電力用戶,免交臨時接電費用。3年內對電網公司建設改造和用戶自建的兩路及以上多回路供電(含備用電源、保安電源)的高可靠性供電收費,按照現行收費標準的50%收取。責任單位:市物價局、襄陽供電公司。(十八)降低企業用氣、用熱成本。嚴禁供氣、供熱企業直接或以變相方式向非居民用戶收取燃氣初裝、熱力報裝相關費用(含報裝費、接口費等)。表后設備采購和安裝完全市場化,供氣、供熱企業不得指定表后設備強行要求用戶選用,不得指定表后設備安裝施工方。擴大用氣大戶直供規模,切實降低企業用氣成本。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城建委、市發改委。(十九)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支持工商企業與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合作,簽訂能源管理合同,約定節能目標和節能效益分成,為工業企業提供節能診斷、技術改造等服務,建設綠色工廠,開發綠色低碳產品。鼓勵企業使用高效節能產品。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市商務局。(二十)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鼓勵工業企業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在符合規劃條件、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在原用地范圍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降低工業用地成本;完善工業用地(含廠房)政府回購、流轉和收儲機制,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比例由50%下調至20%。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五、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二十一)清理規范物流收費。清理規范物流園區、口岸、公路運輸等環節和領域收費,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收費。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物價局。(二十二)支持多式聯運發展。執行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補貼辦法,對漢江沿岸主要港口和鐵路口岸站的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由所在地政府給予補貼。完善全市物流綜合服務網絡,促進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旅游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二十三)支持創新城鄉物流配送模式。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農產品物流;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加快信息化改造,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推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有條件地定向開放數據資源,提高商貿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強交通、商務、農業、供銷、郵政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共享機制,推動多站合一、資源共享。加快試點快郵合作,推行快遞超市,降低快遞企業偏遠地區投遞成本,促進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市農委、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二十四)降低公路運輸成本。按省政府規定,對使用通衢卡電子支付的貨車用戶,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比例由10%提高到15%。建立高速公路服務質量與通行費水平掛鉤機制,對通行設施、服務質量不達標的高速公路下浮通行費標準。責任單位:市物價局。(二十五)降低鐵路運輸成本。全面落實中國鐵路總公司擴大鐵路局運價調整自主權政策,鐵路運輸價格在最大下浮權限內由承運方與托運方協調確定,對批量零散貨物快運實行一口價管理、門到門運輸。支持鐵路開行貨物快運班列,降低企業貨物周轉成本。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局。

  六、降低企業人工成本

  (二十六)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嚴格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的決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降低至19%,失業保險單位繳費費率降低至0.7%。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并簽訂緩繳協議后可適當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延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最長不超過12個月。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二十七)給予企業社保補貼。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人社部門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二十八)擴大穩崗補貼政策受惠面。對符合穩崗補貼條件未裁員的企業,穩崗補貼支付比例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70%執行;對有裁員但裁員率低于統籌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的企業,按50%執行。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二十九)加大對企業的職業培訓補助力度。對企業按規定組織開展技師、高級技師培訓,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企業每人次一次性補貼2000元、3000元。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通過初次技能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可向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所在地人社部門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補貼標準按人社部門相關政策執行。企業新錄用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四類人員,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企業依托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就業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后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情況,按照不超過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50%,給予培訓企業定額職業培訓補貼。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七、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成本

  (三十)激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落實《湖北省激勵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活動暫行辦法》(鄂政辦發〔2017〕6號)精神,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企業等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其研發投入在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基礎上進行補貼。對新認定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企業重點(工程)實驗室,一次性給予300-500萬元配套經費支持。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一次性給予不低于10萬元的科技項目經費支持。對主導制定、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每項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主導制定省級或市級地方標準的企業,每項給予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質監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

  (三十一)加大企業科技創新稅收優惠力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政策,并對其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50%,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對整體遷移到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內完成遷移的,其資格繼續有效,并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推動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條件、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時享受該項稅收優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備案手續,追溯期限最長為3年。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該項政策執行期限為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責任單位: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三十二)鼓勵企業研發機構落戶。對來我市落戶的行業骨干企業將研發總部遷入我市,2年內由受益財政對其上年度非財政經費支持的研發經費支出給予最高20%的補助,最高補助500萬元。對在我市注冊納稅的企業獨立或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按年度到位資金額的5%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250萬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三十三)支持企業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大力實施“隆中人才計劃”,對企業引進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按照《中共襄陽市委襄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隆中人才支持計劃的意見》(襄發〔2017〕16號)規定,在工作場所、項目資助、擔保貸款、股權投資、薪酬激勵、政府獎勵、保障服務等方面予以扶持。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市農委。

  八、鼓勵和支持企業轉型升級

  (三十四)支持企業新上項目。企業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可按實際投資額的10%-20%給予漢江產業基金跟投。對3年內建成投產且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億元以上(不含購地費用)的工業項目,按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補助;對2年內建成投產且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不含購地費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按其實際投資額的2%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補助。特別重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市政府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另行給予支持。對實際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的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經濟項目,給予實際投資額的15%最高200萬元的補助,同時給予3年實際支付房租的50%補助。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

  (三十五)支持企業技改轉型。對當年設備投資額500萬元以上且一年內竣工投產的技改提質項目,給予實際投資額的10%補助。對列入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示范創建項目,給予當年實際投資額15%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對國家、省認定的兩化融合相關示范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在襄軍工企業新上的民品研發生產項目,單品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的,按銷售收入的5%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獲得軍品科研生產資質和保密資質并獲得訂單的民品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實際投資額100萬元以上的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節能節水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新建循環經濟、工業領域數字能效提升等項目,建成投產后分別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5%、10%、10%和30%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補助。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

  (三十六)鼓勵企業提質增效。對獲得國家和省級品牌培育、技術創新、研發設計、轉型升級、檢驗檢測、質量提升等試點示范或榮譽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在貫徹落實《襄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專利工作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意見》(襄政發〔2017〕19號)對專利的申請、授權、成果轉化進行獎勵的同時,對近2年擁有授權發明專利的中小企業,當年度其專利新產品應稅銷售收入超過50萬元,按新產品應稅銷售收入的5%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提名獎、長江質量獎、長江質量提名獎的企業,按主辦單位頒發獎金額度的50%進行額外獎勵。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每一項給予5萬元獎勵。以上獎勵類資金,中心城區以外的企業由市財政和縣(市)、襄州區財政各承擔50%。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質監局、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十七)引導產業基金投向工業。漢江產業基金對主導產業重大投資項目給予實際投資額的10%-20%的跟投,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填平補齊項目、高成長企業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進行直投。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國資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以上財政補貼、補助按現行財政體制落實。市經濟體制改革專項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全市降成本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督促指導,注重政策銜接,形成整體推進合力。市直相關部門要細化任務措施,落實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推動任務落實。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事權劃分,承擔本地降低企業成本工作的主體責任。各地、各部門要按季度向市經濟體制改革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降成本工作進展情況。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由市發改委負責解釋。凡享受本方案優惠政策的,不再重復享受我市其他同類優惠政策。

                            

                                     襄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襄陽市湖南商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象牙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鄂ICP備17016759號-1

聯系電話:0710-3234105 傳真:0710-3234105 襄陽市春園路火炬大廈13樓

鄂公網安備 42060602000302號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在线-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一-欧美a级视频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免费黄片